認識藏傳佛教 慈誠羅珠
顯密異同之一
過去所講的內容,大多數是顯宗方面的,只有少量與密宗相關的知識,
顯密異同之一
過去所講的內容,大多數是顯宗方面的,只有少量與密宗相關的知識,
今天我簡單地說一下顯宗和密宗的差別。
雖然我曾經也講過顯宗和密宗的異同,但今天的內容有所不同,
雖然我曾經也講過顯宗和密宗的異同,但今天的內容有所不同,
是根據寧瑪派的成就者——榮森班智達的觀點來講的。 他講的不是很多,但都是很關鍵的問題。
⋯⋯
這雖然不是一個修法,但也是修行人必須懂得的常識。 我以前也講過,
⋯⋯
這雖然不是一個修法,但也是修行人必須懂得的常識。 我以前也講過,
不一定所有的修行人都要學五部大論、密宗續部等很多東西,因為有些知識對我們的修行不會
有什麼太大的作用,只是多了一些知識而已,但作為一個修行人,最少也要懂得與自己修法相關的知識。
其實,顯宗和密宗的基、道、果,或者是見解、修法、行為三個方面都有差別,
其實,顯宗和密宗的基、道、果,或者是見解、修法、行為三個方面都有差別,
只是最後的果位——成佛,沒有什麼差別。 雖然印度和藏地的有些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者認為:
顯宗的佛還沒有到達佛的真正境界,只是十地菩薩的一部分。 不過,這些說法都是方便之說,
實際上,顯宗與密宗在果位上完全沒有差別,都是一樣的,只是過程有所差別而已。
一、相同點
(一)在勝義諦或空性方面,顯宗和密宗的見解沒有太多的區別。 也就是說,龍樹菩薩、
一、相同點
(一)在勝義諦或空性方面,顯宗和密宗的見解沒有太多的區別。 也就是說,龍樹菩薩、
月稱菩薩在《中論》、《入中論》等顯宗中觀論著裡面所講的諸法空性、遠離一切戲論等觀點,
與密宗所講的空性是完全一致的。
此處所謂的戲論,是指眾生的執著,也即分別念範圍中的所有概念,包括好壞、長短、
此處所謂的戲論,是指眾生的執著,也即分別念範圍中的所有概念,包括好壞、長短、
高低等一切對立與不對立的東西。
(二)從世俗的角度來說,顯宗與密宗所提到的諸法如幻如夢,比較簡單地說,也是沒有差別的。
(二)從世俗的角度來說,顯宗與密宗所提到的諸法如幻如夢,比較簡單地說,也是沒有差別的。
當然,在榮森班智達的《黑蛇總義》中可以了知,真正能非常透徹地證悟、通達如夢如幻的,只有大圓滿。
(三)密宗的世俗諦觀點與唯識宗的比較接近。 唯識宗認為,所有的外境都是以心造作的,
(三)密宗的世俗諦觀點與唯識宗的比較接近。 唯識宗認為,所有的外境都是以心造作的,
除了眾生的心以外,沒有物質,密宗也基本上這樣認為。 當然,這與唯心主義者所講的沒有物質,
只有心或意識的見解是不同的。 唯識宗與密宗都承認有物質,但這個物質是意識創造出來的,
物質的創造者不是上帝、造物主,而是眾生的意識。 在眾生的意識裡,能儲存巨大的能量,
這個能量,佛教稱之為習氣。 當習氣的能量釋放出來的時候,就可以顯現外面的世界、眾生等景象,
所以,外在一切事物的起源,就是我們的內心。
(四)就是顯宗和密宗的成佛沒有任何差別,這個剛剛我也提到過。
以上講的,都是從見解的角度而言的。
(五)從修行的角度來說,顯、密都強調出離心、菩提心以及其他加行的修法,這些沒有任何差別。
二、不同點
(一)世俗諦和勝義諦的一異
一般顯宗的世俗諦和勝義諦分得涇渭分明、一清二楚,勝義諦不是世俗諦,世俗諦不是勝義諦。
(四)就是顯宗和密宗的成佛沒有任何差別,這個剛剛我也提到過。
以上講的,都是從見解的角度而言的。
(五)從修行的角度來說,顯、密都強調出離心、菩提心以及其他加行的修法,這些沒有任何差別。
二、不同點
(一)世俗諦和勝義諦的一異
一般顯宗的世俗諦和勝義諦分得涇渭分明、一清二楚,勝義諦不是世俗諦,世俗諦不是勝義諦。
顯宗認為,我們所看到的如幻如夢的山河大地叫世俗諦;勝義諦就是這一切的空性本性。
空性是物質的本體,除了這個本體以外,山河大地等等都是虛假的幻覺。 勝義諦是真的,世俗諦是假的。
世俗諦與勝義諦有真假的截然差別,成佛的時候,就只有勝義諦而沒有世俗諦,勝義諦是佛的境界。
密宗認為,世俗諦和勝義諦是無二無別的,勝義諦即是世俗諦,世俗諦也就是勝義諦。
密宗認為,世俗諦和勝義諦是無二無別的,勝義諦即是世俗諦,世俗諦也就是勝義諦。
密宗的世俗諦,是指我們所感知到的外在與內在的現象;而勝義諦,則是指如來藏光明。
現象分為兩種:一種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另外一種,就是佛的壇城。
現象分為兩種:一種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另外一種,就是佛的壇城。
也即類似於極樂世界、東方琉璃光佛的剎土等清淨的現象。
在兩種現象當中,眾生所感知的現像是幻覺,是與勝義諦迥然有別的;
在兩種現象當中,眾生所感知的現像是幻覺,是與勝義諦迥然有別的;
而清淨的現象卻是與空性一般無別的。
空性永遠也不會離開清淨的現象,清淨的現像也永遠不會離開空性。
當成佛的時候,並不是沒有任何東西,而是有這些清淨的現象,這叫做世俗諦和勝義諦的無二無別。
(二)諸法是佛的壇城
顯宗認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些幻覺,本身就是不清淨的現象,
(二)諸法是佛的壇城
顯宗認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些幻覺,本身就是不清淨的現象,
但是密宗卻認為,現在我們看到的現象本身,實際上就是清淨的現象——佛的壇城。
上次我們提到過,雖然顯宗已經默認了這一點,卻不是很強調。 顯宗認為,在獲得八地的時候,
上次我們提到過,雖然顯宗已經默認了這一點,卻不是很強調。 顯宗認為,在獲得八地的時候,
八地菩薩看到的所有東西都是清淨的,但這並不是一直都清淨,而是過去不清淨,後來通過修行,
將不清淨的東西轉化為清淨的東西了。
密宗告訴我們:八地菩薩所看到的清淨現象,並不是把過去不清淨的現象轉化為清淨,
密宗告訴我們:八地菩薩所看到的清淨現象,並不是把過去不清淨的現象轉化為清淨,
而是自來就清淨,始終都清淨的,只是因為我們以前有煩惱障、所知障等障礙,有無明,
所以不能感知到清淨的佛的壇城,但實際上佛的壇城始終存在,永遠清淨。 到了八地的時候,
因為心裡的無明差不多清淨了,所以就能開始接觸到世界的真相,在此之前我們所感知的一切,
都不是真相而是假相。
密宗修法不是像魔術師一樣,通過一些技巧,把有的東西變成沒有,沒有的東西變成有等等,
密宗修法不是像魔術師一樣,通過一些技巧,把有的東西變成沒有,沒有的東西變成有等等,
也不是外在物體本身的一種變化。
煩惱也一樣。 顯宗,特別是唯識宗經典都承認有八識。 在獲得八地果位時,除了阿賴耶識沒有轉換以外,
煩惱也一樣。 顯宗,特別是唯識宗經典都承認有八識。 在獲得八地果位時,除了阿賴耶識沒有轉換以外,
其他的七識都已經轉換了。 過去不清淨的煩惱,基本上已經通過修行而轉化成了清淨的現象——佛的智慧。
密宗告訴我們:通過修行,最後我們的意識可以變成清淨的佛智,這一點沒有爭論,
密宗告訴我們:通過修行,最後我們的意識可以變成清淨的佛智,這一點沒有爭論,
是肯定的,但實際上,在我們有煩惱、有無明的時候,煩惱本身就是清淨的,
那時就已經是佛的智慧、如來藏了,但那個時候因為我們有煩惱、有無明,修行不到位,
所以我們感覺不到。
有一個非常好的比喻可以說明這個問題:當人患膽病的時候,會將周邊白色的東西,
有一個非常好的比喻可以說明這個問題:當人患膽病的時候,會將周邊白色的東西,
比如紙、白色的牆壁等等,全都看成是黃色的。 假如所有的人都得了這種病,
則所有人所看到的牆壁都是黃色的,任何一個人都看不出是白色的牆壁。 但實際上牆壁是不是黃色的呢?
肯定不是。 只是因為大家的眼睛有病,所以才將白色的牆壁看成是黃色的。
在通過服藥慢慢治療使病好轉以後,大家就會慢慢看到牆壁的真相,當大家的眼病完全康復的時候,
就會清楚地知道,牆壁是白色的,在牆壁上面根本沒有黃色的成分。
顯宗就是這樣,意識不到修行者自身的變化,而 認為是外在事物的變化。
顯宗就是這樣,意識不到修行者自身的變化,而 認為是外在事物的變化。
也即像比喻中所說的,認為是牆壁在變——牆壁原來是黃色的,後來慢慢地變成了白色。
密宗認為,不是外在事物的變化,外在事物本身就是原本清淨的。
密宗認為,不是外在事物的變化,外在事物本身就是原本清淨的。
就像比喻中所說的一樣,是我們的眼睛發生了變化。
從這個比喻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顯宗的見解本身,是不夠究竟的。
從這個比喻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顯宗的見解本身,是不夠究竟的。
顯宗的證據,就是因為我們現在的心裡有煩惱,通過修行以後,就變得清淨而沒有煩惱了,
所以僅僅依靠這一點來證明,事物本身是不清淨的,後來才變成清淨的,這個說法沒有什麼說服力。
而密宗的說法卻很有說服力,認為一切萬法本來就是清淨的。
其實,在顯宗極少數的經典裡面也提過,釋迦牟尼佛告訴大家,我們的世界本身就是清淨的,
而密宗的說法卻很有說服力,認為一切萬法本來就是清淨的。
其實,在顯宗極少數的經典裡面也提過,釋迦牟尼佛告訴大家,我們的世界本身就是清淨的,
只是你們沒有看見而已。 但更重要的問題,是任何一個顯宗經典和論典裡面,都根本沒有講到,
應該如何修行,使一切顯現為清淨,而只是教了菩提心與空性的修法。 通過長期而艱難地修習,
當修到八地的時候,清淨的現象自然而然會顯現出來。
類似的情況在佛教裡面還有很多,比如,大乘修法裡面的忍辱、布施、菩提心還有佛的一些不共境界,
類似的情況在佛教裡面還有很多,比如,大乘修法裡面的忍辱、布施、菩提心還有佛的一些不共境界,
在小乘的經典裡面也講了,但小乘經典裡面沒有提及具體的修法,只是像講故事一樣描述了一下:
釋迦牟尼佛在沒有成佛的時候,怎麼樣發菩提心,怎麼樣修持六度而已。
同樣,雖然在顯宗經典裡面,也描述了世界的本性清淨,但也沒有宣講具體的修法。
當菩薩修到第八地的時候,雖然出現了清淨的現象,但卻不是以專門針對轉不淨為清淨的某個修法而修成的,
而是通過菩提心和空性的修法,在減少無明以後,清淨現像水到渠成地顯現出來的。
其實,八地菩薩事先也沒有修這些清淨現象的修法,因為顯宗經典裡沒有這樣的修法,
其實,八地菩薩事先也沒有修這些清淨現象的修法,因為顯宗經典裡沒有這樣的修法,
只是後來無意間便功到自然成了。
密宗卻與此不同,密宗經典告訴我們,這一切本來清淨,萬事萬物原來就是這樣。
密宗卻與此不同,密宗經典告訴我們,這一切本來清淨,萬事萬物原來就是這樣。
密宗學得比較好的人,在剛剛開始的時候,雖然他的眼、耳、鼻、舌還是能感覺到不清淨的現象,
但在他的意識中,卻並沒有不清淨的觀念,因為他知道一切都是本來清淨的。
密宗生起次第的修法,就是專門針對這一目的而修的。 借助於生起次第的修法,
密宗生起次第的修法,就是專門針對這一目的而修的。 借助於生起次第的修法,
首先不需要等那麼久,其次凡夫也可以修成,當修到最高境界以後,就能看到周圍全都是佛的現象,
沒有任何不清淨的現象。 即使是沒有證悟一地的凡夫,都可以達到這種境界,所以,在淨化現象方面,
密宗有一些特有的快捷法門。
既有信心,在修法上也很規範的上等根機,如果專心專意地努力修持生起次第,
既有信心,在修法上也很規範的上等根機,如果專心專意地努力修持生起次第,
最快六個月就可以達到比較好的境界。
不僅如此,光是生起次第,也有很多種修法可以選擇,這些修法最後都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
當然,修生起次第的前提,是一定要把加行修得很標準,如果沒有修加行,不要說六個月,永遠都修不好。
怎麼知道自己是什麼根機呢? 從密宗的角度來說,就是根據對法的信心來界定。
怎麼知道自己是什麼根機呢? 從密宗的角度來說,就是根據對法的信心來界定。
比如說,大圓滿的上等根機,就是對大圓滿法有上等信心的人;對大圓滿有中等信心的人,
就是大圓滿的中等根機;沒有信心的人,就是沒有根機。
雖然釋迦牟尼佛自己,不會去分什麼上等和下等的弟子,但人的根機就是這樣,
雖然釋迦牟尼佛自己,不會去分什麼上等和下等的弟子,但人的根機就是這樣,
這是不能迴避的,所以,釋迦牟尼佛為不同根機的人提供的修法也不一樣,觀點也有差異。
儘管生起次第相對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修法,但其中也有一些彎路。 我們也知道,
儘管生起次第相對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修法,但其中也有一些彎路。 我們也知道,
生起次第修法也無法直接進入佛的壇城,而是首先要觀唐卡,而唐卡本身,卻是人畫出來的東西,
所以不夠究竟。 而大圓滿卻把這些彎路全部拋開了,它抓住了最核心的要點,通過托噶修法,
可以更快、更直接地修出清淨的現象,這一點很重要。 不過,對於能修密宗,
卻不能脩大圓滿的這種根機的人來說,就必須要先走一點彎路,才能走到最後的終點。
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兩種最嚴重的執著:一種執著,是認為外面的世界都是不清淨的,
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兩種最嚴重的執著:一種執著,是認為外面的世界都是不清淨的,
娑婆世界很痛苦——有煩惱、有生、老、病、死等等;還有一個執著,
是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一個物質,都是實有的東西。
顯宗解決了其中的一個執著,通過顯宗中觀,可以解決實有的執著——人我、法我、人我執、法我執,
顯宗解決了其中的一個執著,通過顯宗中觀,可以解決實有的執著——人我、法我、人我執、法我執,
但顯宗始終沒有一個修法能解決不清淨的執著。 按顯宗的說法,包括證悟很高境界的一地菩薩在出座以後,
還是會看到不清淨的現象,會認為一切現象就是不清淨的,但也是不實在的,是如幻如夢的。
顯宗就只能解決這一個執著,另外一個它不能解決。
而密宗就可以同時解決兩個執著,密宗不是特別強調空性,因為之前顯宗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而密宗就可以同時解決兩個執著,密宗不是特別強調空性,因為之前顯宗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密宗所強調的,就是顯宗沒有解決的事 ——一切現像都是佛的壇城,所以密宗有生起次第的修法,
這就是顯宗和密宗的差別,這個相當重要。
當然,假如對密宗的信心不足,認識不夠的話,也可以不修密宗,只需對任何一種佛法,
當然,假如對密宗的信心不足,認識不夠的話,也可以不修密宗,只需對任何一種佛法,
都不要有片面的看法就可以了,佛也沒有要求所有人都學密,無論大乘、小乘、顯宗、密宗,
都是佛為不同眾生所指引的路,不同的人不可能都走同一條路,但如果對密法有相當的信心,
就最好能修密法,因為密法的成就是極其神速的。
(三)空性修法的差別
顯宗最基礎的修法,是四念處的修法。 到現在都是這樣,修顯宗的人一般先會修四念處。
所謂四念處的修法,基本上是指《四法印修法》裡面講的無常、不淨、無我等修法。
顯宗的空性修法只有一種:首先順著《中論》、《入中論》裡面提供的思路去思維,
(三)空性修法的差別
顯宗最基礎的修法,是四念處的修法。 到現在都是這樣,修顯宗的人一般先會修四念處。
所謂四念處的修法,基本上是指《四法印修法》裡面講的無常、不淨、無我等修法。
顯宗的空性修法只有一種:首先順著《中論》、《入中論》裡面提供的思路去思維,
從而明白一切萬物是空性;第二個步驟,在體會到空性的時候,就慢慢地串習、延長這個感受。
這樣雖然也可以證悟,但進步的速度非常慢。
密宗卻提供了各種各樣的修法,可以說,整個印度內密的所有精華,都全部引入了西藏,
密宗卻提供了各種各樣的修法,可以說,整個印度內密的所有精華,都全部引入了西藏,
並在藏傳佛教的各大教派裡面體現出來了。 這些教派並不是像世俗凡夫所形成的派系,
因為不團結、不合作,你說一個觀點,我說一個理由,最後才形成的教派,
而是每個教派都有自己的優點與特長,都是相輔相成、各有千秋的。
密宗最推崇的證悟空性的方法有兩種:有相圓滿次第和無相圓滿次第。
有相圓滿次第也即氣脈明點的修法。 氣脈明點的修法是非常有用的,但也有一些前提條件,
密宗最推崇的證悟空性的方法有兩種:有相圓滿次第和無相圓滿次第。
有相圓滿次第也即氣脈明點的修法。 氣脈明點的修法是非常有用的,但也有一些前提條件,
如果加行沒有修好,就不會有任何效果。
我可以簡單地說一下其中的原理,比如說,我們在打坐的時候,都希望心裡沒有雜念,
我可以簡單地說一下其中的原理,比如說,我們在打坐的時候,都希望心裡沒有雜念,
能安靜下來,但卻很難靜下來。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人體氣脈明點當中的氣,與內心有著密切的關係,
如果從意識方面著手,可以控制氣脈明點;反之,如果從氣脈明點下手,也可以控制意識。
此處所說的氣,不是指我們的呼吸,而是指運轉於脈輪當中的氣。
按照密宗的說法,在身體的胸口、喉間等處,有很多脈輪,這些脈輪和氣是一般的肉眼、
按照密宗的說法,在身體的胸口、喉間等處,有很多脈輪,這些脈輪和氣是一般的肉眼、
儀器觀察不出來的,但它卻是一直存在的。 當把這些氣控制了以後,所有的雜念一下子就失去了活力。
因為我們現在無法控制氣的運轉或活動,所以就會有雜念。
通過氣脈明點的修法,把雜念全部解決完了以後,心的本性就會顯露出來,但在此基礎上,
通過氣脈明點的修法,把雜念全部解決完了以後,心的本性就會顯露出來,但在此基礎上,
還要加上金剛上師的訣竅。 如果沒有訣竅,哪怕心性顯露出來也沒有用。 實際上,
在我們每一次死的時候,心的本性都顯露出來過,但我們從來都感覺不到;
每天晚上睡覺進入深度睡眠的時候,也有一瞬間我們會接觸到心的本性,但我們從來也沒有感覺到,
所以這個時候需要有訣竅,一用上師訣竅,立即就可以證悟,這就是密宗證悟空性的快速方法。
顯宗從來就沒有這樣的方法,因為修顯宗的人相對來說還不是很成熟,
顯宗從來就沒有這樣的方法,因為修顯宗的人相對來說還不是很成熟,
所以佛陀只給他們推薦了一些簡單的修法。 在顯宗修行人看來,密宗修法一直都是秘密。
我們學了那麼長時間的顯宗五部大論,從來沒有從中學到這樣的修法。 在五部大論裡面,
我們學了那麼長時間的顯宗五部大論,從來沒有從中學到這樣的修法。 在五部大論裡面,
只有《現觀莊嚴論》涉及到真正的大乘修法,但即使是《現觀莊嚴論》,
也從頭到尾沒有講這些修法,因為《現觀莊嚴論》的來源,都是顯宗的經典。 而顯宗經典本身,
就沒有提供這些方法,所以顯宗修得很慢的原因就在於此。
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修法,基本上包含了所有的密宗修法。 其中的生起次第,
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修法,基本上包含了所有的密宗修法。 其中的生起次第,
可以用來推翻我們的不清淨觀念;而圓滿次第,則用來推翻我們實有的執著,兩種方法都很快。
藏地到現在都是這樣,我們經常會聽到哪個上師圓寂了,圓寂的時候,
藏地到現在都是這樣,我們經常會聽到哪個上師圓寂了,圓寂的時候,
肉體如何縮小了等等之類的密宗和大圓滿裡面所說的成就標誌。 就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印度轉法輪的時候,
經常會聽到今天誰證悟了阿羅漢果位,明天誰證悟了一地菩薩的果位一樣,這也證明了密宗修法的優點。
不過,如果讓一些對密法沒 有什麼信心的人修密宗,就不但修不出來,而且會出問題,所以這種人只有修顯宗。
打個比方說,如果準備去一個地方,雖然坐飛機很快,但是對買不起機票的人來說,還是只有乘火車,道理就是這樣。
在藏傳佛教的大藏經中,佛所宣說的佛經被稱為甘珠爾,
不過,如果讓一些對密法沒 有什麼信心的人修密宗,就不但修不出來,而且會出問題,所以這種人只有修顯宗。
打個比方說,如果準備去一個地方,雖然坐飛機很快,但是對買不起機票的人來說,還是只有乘火車,道理就是這樣。
在藏傳佛教的大藏經中,佛所宣說的佛經被稱為甘珠爾,
甘珠爾里面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屬於顯宗,其中的密法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
藏傳佛教的修行人一般是首先學習顯宗,最後才進入密宗。
而漢傳佛教就只有顯宗,內密方面的內容根本沒有。 從漢文版的大藏經裡可以看得出來,
而漢傳佛教就只有顯宗,內密方面的內容根本沒有。 從漢文版的大藏經裡可以看得出來,
雖然其中有很多從印度翻譯過來的經典和論典,卻很難看到能把這些經論歸納起來,
而形成的一個很系統、很完整的修法。 雖然龍樹菩薩、無著菩薩等聖者也總結了一些修法,但也不是很多。
而藏傳佛教很多過去有證悟智慧的高僧大德,都將畢生的經歷,投入到研究、探討、
而藏傳佛教很多過去有證悟智慧的高僧大德,都將畢生的經歷,投入到研究、探討、
實修顯密教法的事業中,並把其中的精華提煉出來,
匯集成從前行到正行修法面面俱全的一個很完整而係統的體系,無論是格魯派、寧瑪派還是噶舉派,
都有自己獨特的修法。
雖然藏傳、漢傳,顯宗、密宗,都是非常好的,但在具體問題的分析上,還是要客觀公正,
雖然藏傳、漢傳,顯宗、密宗,都是非常好的,但在具體問題的分析上,還是要客觀公正,
不能不合實際,不講原則地當好好先生,說這個也好,那個也好。 當然,對不同根機的人來說,
這些法都是很好的,但從整體方面看,還是有上下的層次,高低的差別。
密宗裡面不僅講了很多快速而有用的具體修法,而且還有廣略不同的修法,其中有些修法非常簡單。
密宗裡面不僅講了很多快速而有用的具體修法,而且還有廣略不同的修法,其中有些修法非常簡單。
所謂“簡單”的意思,不是說它的內容不完整,而是指它的方法很簡單,通過很簡單的方法,
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效果,這就是密宗的訣竅。
我上次也說過,密宗非常適合現代人,因為現代人都喜歡文化快餐。 文化快餐是什麼意思呢?
我上次也說過,密宗非常適合現代人,因為現代人都喜歡文化快餐。 文化快餐是什麼意思呢?
大家都知道,我們沒有時間去看那麼多的經論,都比較容易接受一些簡單的修法。
比如,上次我們講禪定修法時,其中的一個修法就非常簡單,但修起來的效果還是一樣的。
如果能達到同樣的效果,當然是方法越簡單越好了。 方法如果復雜了,很多人反而不會獲得什麼利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